老杭大的高材生,从事纪检工作15年,审理违纪案件700多件,一次反馈129个信访问题,去世前1小时还在讨论案件.....虽然我们不曾见过他,更没有听他说过一句话,但是,每当读起他的那些小故事,就仿佛在听他诉说着生命里那些执着与信念。1500元“581廉政账户”收据、8000元善款汇款单据、13万购房欠款......这就是余延安同志留下的遗产。
在这全民“求升职”的年代,余延安却反其道地“不求上进”,主动卸去案件审理室副主任的职务,甘当一名普通的纪检干部。但是卸任后的延安,仍然从事着之前的工作,别人一再劝说,他都只说希望把机会留给年轻人。而事实上,延安不仅一次放弃了晋升机会,有人认为他这是自我放弃,然我觉得他是顾全大局。他清楚自己的身体现状,更明白审理室副主任的重责,在不争的世界里延安延续了对工作中的激情。
余延安的家庭并不算富裕,妻子早年下岗无固定工作,儿子也还在读书,自己身体还一直不好,正需要用钱。但是谁也不会想到,他会慷慨地把同事们捐给自己的那8000元毫无犹豫地给常年瘫痪在床的老同学,甚至为了让老同学接受,向他撒了个善意的谎言。或许在他的眼里,比起瘫痪卧床的同学,自己已经足够幸福,老同学比自己更缺这笔钱。助人是一种美德,但是在困窘中仍不忘助人就是一种伟大。在同事们眼里,余延安是一个极怕麻烦别人的人。的确,在他重病的时候,单位曾提出派车送他去杭州接受治疗,但都被他一口拒绝,他总说生病是自己的私事,不能占公家的便宜。事后竟真的拖着病痛的身体,在哥哥的陪同下“偷偷地”前往客运中心赶车。也许延安之所以要把公私区分的这么清楚,是怕自己这个从事纪检工作的老干部哪天一个不慎也会沾上了腐败的污尘。
早在2012年,余延安的病情就已经加重,腿脚也变得不再利索,但是他依然坚持拖着病痛的腿脚上下班。单位领导几次三番到家里进行慰问,希望他能先安心养病,把工作先放一放,他听后总是一脸尴尬,甚至反复致歉因为自己身体的原因,耽误大家工作。余延安就是这样一个“工作狂”,甚至在去世前的2个小时还在与同事探讨定性量纪问题。
他来的时候,肩负使命,他走的时候,两袖清风,他用生命诠释了纪检干部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就在我们身边,大家都为有这样的同事、战友而感到骄傲。面对千难万阻、布满荆棘的纪检道路,“延安”精神就像手中的利斧、黑夜的明灯,激励我们阔步向前。累了,想想“延安”,责任与坚守才是纪检人用不竭的动力源泉;苦了,想想“延安”,先公后私、清正廉洁守才是纪检人攻不破的护身法宝;遇到困难了,想想“延安”,秉公执纪、治病救人才是纪检人永不忘的神圣职责。
反腐倡廉新常态下,纪检工作责任重大,“延安”精神正如一剂良方,鞭策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履行职责担当,也唯有让“延安”精神固化成一种习惯,才能在纪检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踏实,为党的事业,为群众的利益谋得一片纯净的土地。在学习延安同志精神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发现其工作与生活中有过豪言壮语、轰轰烈烈的举动,有的尽是淡泊名利的情怀、向上向善的力量和严于律己的品格。“自己的事情,不去麻烦组织;公家的便宜,一分不能沾。”这就是他为人处事的品格。
“不爱钱、不沾公、不托人、不恋权。”这是延安同志身前同事对其的评价。也正是这“四不”的评价,让我真正明白了延安同志为什么会混得如此“惨”,而他的“惨”恰恰是他堂堂正正、干干净净做人的最好写照。
作为一名年轻的纪检干部,我们必须学习延安同志一心为党、衷心尽职的品格,秉公执纪、敢于亮剑的担当,干净做事、坚守廉洁的操守,唯有真正领会延安同志的精神实质,才有希望让自己成长为一名忠诚、干净,敢于担当的纪检干部。坚定的信念源于对党的忠诚;严谨的态度源于对责任的担当;严格的自律源于对纪检事业的热爱,他用短短49年的生命刻画出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纪检监察干部形象……这几天,淳安县纪委案件审理室干部余延安的事迹萦绕在人们的心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