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一个家庭当中,孩子承载了父母的希望,是这个家庭的未来,是实现他们的家庭梦的寄托。在祖国的心中,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主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希望,他们不仅是中国梦的起点也是中国梦的皈依。
所谓“中国梦”,不该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她有着前世今生,有着一个民族百转千回和历史沧桑的遗传基因,就像众所周知的美国梦,是从1620年“五月花号”帆船登陆北美开始,历经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工业革命等一系列沧桑才沉淀下来的。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梦”,应是从梁启超当年写就的那篇《少年中国说》开始吧。那称得上最早的“中国梦”,在梁启超那一代人心中,梦想的“少年中国”是这样的: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1903年刘鹗发表了《老残游记》,从一场梦开始,这个梦寓意了当时中国风雨飘摇的现实。可以说,《老残游记》里的“中国梦魇”恰恰成为梁启超做“中国梦”的根源。
到了1933年,有一场集体“中国梦”载入史册。那就是当时《东方杂志》所策划的“梦想征文”,140多人做了240多个“中国梦”,其中不乏著名历史人物的梦想。比如科学家周谷城梦想“人人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马相伯梦想未来的中国是“民治的国家,法治的国家”,楼适夷的梦想是“做一个未来中国的公民”。虽然那一场梦想大荟萃不能代表所有国人,但无疑和梁启超的梦想有精神上的共通之处,将自己的命运和这个社会紧密相连。
我们在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整体忽视了对精神的尊崇。如果把国人普遍的梦想比喻成一座楼,物质的、GDP的、金钱名利的追求就是这座楼的砖瓦、门窗、外饰,而精神则是这座楼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当这个时代普遍的精神追求缺失了,这座楼即使再漂亮再熠熠生辉,是不是更像一个美丽的肥皂泡?
中国需要崛起,需要实现“中国梦”,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科技的、环境的、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然而在我们实现这些“中国梦”的时候,请不要忘记,我们的孩子,才是民族的希望。中国梦关键,也许不仅仅在于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在于如何实现薪火相传,因此,中国梦的未来就在我们现在的孩子身上。保护好我们的孩子,保护好我们时代相传的“中国梦”。
孩子,是中国梦的起点也是中国梦的皈依,孩子的梦承载着百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明天还需要祖国的花朵来撑起,他们不仅是祖国的未来而且还是中国梦的未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