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技巧:怎样写好机关公文
下面简单谈一谈公文写作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做好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准备充分,起草公文才能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反之就只能不知从何处入手,”十步九回头“,写了撕、撕了写,别别扭扭,很难写出”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公文来。那么,起草公文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二要掌握领导意图、语言风格。所谓”领导意图“,就是领导对撰写某一公文的目的和打算。如果在起草公文前,不了解领导意图,只能是自作主张,瞎写一气。所以,在公文写作前,必须把领导意图搞清楚。对领导意图,了解得越具体越好,越透彻越好。当然,有时领导对领导意图不可能谈得那么具体、那么透彻,这要靠平时对近期领导关注问题的掌握程度了,要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了。有了领导意图,写作就有了”尚方宝剑“,就知道写些什么了。”语言风格“就是领导讲话风格和习惯。如果不了解领导的语言风格,讲话稿写的再好,与领导行不成共同语言,领导也不会欣赏。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参加会议等多种途径掌握领导的语言风格。
三要学习有关文件和报刊,深刻领会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是各级党政组织工作的指南。掌握了这个指南,工作就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离开了这个指南,就会迷失方向,甚至会走到斜路上去。只有深刻领会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才能在公文里正确体现,才能保证上级指示精神的贯彻和落实。所以,在起草公文前,我们必须通过学习,把近期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领会深透,把准当前时代的脉搏。这是非常重要的。
四要了解实际情况。各级机关的任务,就是要做好中央和上级精神与当地实际结合的文章。只有了解当地实际情况,才能做好上下结合这篇文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了解当地实际,就要多翻阅一些资料,经常深入下去,搞些调查研究,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化建设日新日异,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经常地了解当地实际,把握新鲜事物,否则,就容易犯”照抄、照搬、照传“的毛病,就容易发生”言之无物,空话连篇“的弊端。这是公文写作的大忌。
五要统筹兼顾,科学组织。在遇到写大材料,一人准备汇报材料来不及的时候,就需要多人合作,共同完成。经验的做法就是采取”统—分—统“的组织写作方法,即:统一研究写作提纲,分头去写,最后一人统稿。市委、市政府的秘书部门比较常用。
二、谋篇布局
文章谋篇布局的好坏,直接影响表达效果,所以在确立了公文的主题后,就要围绕主题对整个公文结构进行谋篇布局,考虑文章的组织构造及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使其”首位开阖,繁简奇飞,各极其度。“
(一)基本要求
一是完整连贯,首尾圆合。所谓完整是指文章的结构布局有头有尾,首尾对应,通篇一体。要求文章的部分与部分之间,片断与片断之间,前言与后语之间,都要紧密连接,以一贯之,结构严谨、完美。二是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我们在安排层次和段落时,长短要适当搭配,其密度不要均等,要根据公文主题表达的需要,有详密、有疏落,使全篇布局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总之,要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才能使公文错综其势,舒缓自如,给人一种抑扬顿挫、节奏铿锵之感。三是波澜起伏,曲折变化。”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布局应该崇曲忌直。谋篇布局的波澜起伏和曲折变化,反映了客观事物的错综复杂和发展变化,同时,也能满足读者、听者的审美要求。但是,必须合乎法度,既要出人意外,又要在情理之中,要使开合、起落、曲直、伸缩等等,恰到好处。
(二)基本内容
文章的结构包括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两种。
1、内部结构。所谓文章的内部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内在逻辑结构。在叙述性文体里,称之为”线索“;议论性、说理性文体里,称之为”脉络“。不管什么文体,只要有一贯到底的思路,一脉贯通的逻辑,它就必然有一缕贯穿的线索和脉络。思路是线索和脉络的基础;线索和脉络是思路的表现形式。文章的主题、人物、事物、中心事件、感情等都可以为线索,如《项链》以项链这一事物为线索,《红楼梦》以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等,线索无形地穿梭着全文的人物、事件和景物,构成严谨的艺术整体。作为我们行政机关,平时处理的公文主要是说理性质的文体,基本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脉络形态,它自身必须要具有条理性、贯通性和严谨性,即:分清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表达思想;合乎逻辑,合乎人们的思维形式,使文章流畅贯通;思想脉络细密周严,没有缝隙,没有漏洞。
(三)如何谋篇布局
要锻炼思路。谋篇布局是思路的表现形式,所以,我们写文章要提高谋篇布局的能力,根本的是要认真锻炼思路,加强思维活动的逻辑性、条理性的训练。毛泽东曾说:”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讲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在联系,不要互相冲突。“只有对内容经过精心思考,对文章的谋篇布局做到胸有成竹,再动笔写作,才能写出结构严谨,逻辑性、条理性强的文章。要列好提纲,或打腹稿。这是起草公文的一道重要工序。按提纲写稿子,有许多好处:可以帮你组织材料;可以使你想问题更周到;免得一面写一面想,吃力不讨好。列提纲,一定要在掌握领导意图和吃透”两头“的基础上进行。提纲列的越细致越好,不要光列大题目,还要列小题目,就连每个小题目里各写几层意思,哪一层意思放在哪一个题目里面,每一层意思用哪些材料也要考虑清楚。比较简短的公文,可以不列提纲,但一定要打好腹稿。打腹稿,虽然不一定形成文字,但对文稿的谋篇不拘也要想明白。有了好的提纲或好的腹稿,文章等于完成了一半,起草公文就会得心应手。
三、语言的锤炼
准确、简洁、鲜明、易懂是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
准确。公文代表着领导机关或领导集体的声音和意见,不准确,含糊不清,摸棱两可,执行的标准就不好把握,就不好执行。
简洁。毛泽东同志说:”文字要简短,使他们顷刻之间能看完;要精警,使他们一看起一个印象。“公文必须简短扼要,特别是领导讲话一定要注意多用短句,忌用长句子,不要用过多修饰,把意思讲明白就可以。
鲜明。公文,表达要清楚、明白,无论赞成或反对什么、提倡或禁止什么、肯定或否定什么,都要非常确切地表述和说明,使人心领神会,一目了然。还要简洁易懂,不能用那些华丽而不易懂的辞藻;不能用那些自己生造的语言;不能有”学生腔“、”文学腔“;不讲空泛的”普通话“,多讲实实在在的”地方话“,多用群众语言。
有文采。我们说,一般情况下公文的语言风格讲究简洁、平实。但并不是说一定要形成那种干巴生硬、缺乏生气的八股文章。古人讲: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就是这个道理。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中开篇一句:”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就极其生动;毛泽东的着作,唐诗、宋词、汉文章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各种排比句、比喻运用自如,使所要表达的思想更深刻、更生动。所以,我们在追求内容到位的同时,也要努力写出富有文采的好文章来。
四、日常公文写作需注意的几个细节问题
1、公文写作的标题。标题实际上就是公文的题眼,是观点及公文逻辑结构的集中体现。按照层次大小划分,标题可以划分为大标题、小标题,一级标题、二级标题等。标题的确立应根据公文的中心思想和层次要求具体确立,一篇文章的标题与标题之间应层次分明、逻辑严谨、相互照应。公文的标题既要求紧扣文意、层意、段意,不能跑题、偏题和以偏盖全,又要求语言简洁精练,有些公文,比如讲话的语言必须体现领导同志的感情色彩和风格要求。在公文写作中,有时公文的内容较多,人们看起来、听起来,留下印象的内容并不多,所记下来、留下印象的大多是文章的题目和各个标题,所以公文好的标题或标题群,能引人入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资料、语言方面的取舍。修改过程中的取舍。对于初稿,一定要进行修改,通过缜密的思考,根据公文的性质,进行语言锤炼,看看哪些材料可以去掉,哪些必须保留,哪种表达方式更为精妙和符合领导语言风格。对于引用的材料,关键把握一点:拿来主义,以”有用“为原则,吸其精华,去其糟粕。简单的引用,无疑于一件单色的衣服补上了一块花补丁,补丁虽好,但影响了整体的和谐。所以,对借鉴的材料一定要加以认真改造,根据公文主旨和文章的逻辑结构,对引用的材料进行再加工,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与公文的整体逻辑结构和语言、语气统一起来,做到天衣无缝、锦上添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