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演讲 > 征文演讲 >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

时间:2018-12-09 20:21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从求学到职业发展,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尽到最大的努力,不能给自己寻找“舒适区”,要有永不满足的精神。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
  1999年,我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读硕士时,国内的科研条件较差,互联网信息也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初到美国留学,恍如到了另一个世界。那里科研氛围浓厚,最令我欣赏的是西方人做科学的纯粹,他们大多出于兴趣,同时职业精神也很强,一旦选择了就会一如既往地当作使命。不过,这样的想法很快在祖国的快速发展中被冲淡。
  随着国内愈发重视科学研究领域,倾注大量的资源,尤其是对前沿科学的投入,我意识到,现在是最好的时间,我需要做出最好的选择。
  2005年我毅然决定回到祖国,当时身边出现很多质疑的声音。毕竟在美国我能使用到顶级的实验室设备,加上得到有资历、有威望的美国科学院院士指导,我当时已然是校园内的“明星”学生,拥有一条清晰的职业发展轨迹。不过,在我看来,此时国内的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巨大的研发空间。
  抱着满腔热情,我回到了祖国,希望通过我的一些研究成果,能够对这个体系产生一个正向的促进作用,通过自我价值的展示,对国家的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回国起步阶段,中央提出要在生物方面做科技改革的尝试,国家对生命科学研究所的搭建投入巨大资金的扶持,但是当时唯一欠缺的是研究的氛围和“土壤”。那时,细菌研究这个领域其实有很多原创性的发现,在国际上是有重大影响的,但是对于临床医学以及医药领域的意义没那么大。于是,我下定决心开始了从细菌的研究转向人体免疫的研究,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随着研究方向以及科研体制的改变,我开始思考新的工作方法,是团队协作还是更多地发挥自己的想法?我权衡二者利弊,团队协作是一个比较偏工程化的机制,要出顶尖的成果,往往需要基于一个大型的、成熟的团队。而有些专业领域更多地靠个人的智力和努力。但我发现我们的研究工作介于二者之间,我们需要联创工作,不需要庞大的团队,更偏向“小作坊”型模式,同时依靠个人的创造力和“独立性”。科学发展的历程,是要我们既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能有怀疑巨人的精神,这样才能有建立创新性成果的可能性。否则你就永远陷在别人的学术框架里面,永远陷在别人的思维方法里面,学术需要更多的原创。
  研究方向的转变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和学生们一起不断探索,研究通过干预手段减少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从而增加抗癌治疗的效果,取得了巨大突破,这些成果逐步得到国际上的高度关注。
  我更深刻地领会到,科学工作的前进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要不断地思考,学习新的领域、新的方法、新的思维,才能有所建树。
  “70后科研工作者应该有领跑世界的眼界”,我一直这样认为,我们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们这一代人接受的教育系统化,并且很多人都有出国留学的背景,这些人也大多活跃在前沿科学的研究领域上。和全世界相比,我们没有劣势,拥有一个踏实的学习环境。加上如今的国际无障碍化交流体系,在国内和其他国家从信息获得角度看,没有本质的差别。此外,国家在科研上给予了空前支持力度,于此做好自己的研究工作,我们责无旁贷。
  目前,中国的生命科学研究,尤其是生物基础医学的研究发展非常快,这个速度领先于绝大多数国家,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自己起点相对较低,还有很长的发展空间。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生命科学要取得成绩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文化和逻辑等多方面的转变,我们既要骄傲,也不能过度骄傲。做研究就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也是我想对所有年轻人说的,我们要有高远的目标,就好比爬山的目标你定在了2000米,那你就很难攀登到6000米的山峰,从求学到职业发展,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尽到最大的努力,不能给自己寻找“舒适区”,要有永不满足的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原创稿件定制  13220535006

Copyright © 2000-2016 speech.com.cn 演讲稿之家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求稿热线:13220535006  24小时求稿热线:13220535006 (王老师)
专家 QQ演讲稿之家 316327876